掩耳盗铃
诗文列表
掩耳盗铃

佚名
〔先秦〕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工具

复制诗词译文
分享到 Twitter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但是,一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 紧紧捂住继续敲。厌恶(恐怕)别人听到,可以;但怕自己听到,就很荒谬了。

注释

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则:但是

负:用背驮东西。

锤(chuí):槌子或棒子。

况(huàng)然:形容钟声。

遽(jù):立刻。

悖(bèi):荒谬。

恶(e):害怕。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思考

1、“有得钟者”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做出了什么举动?

答:①钟大不可负。②以锤毁之。

2、当他“以锤毁之”有了新的发现,他又有什么想法?做出了什么决定?

答:①钟况然有声。②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面对他这种担心,这种举动,你想告诉他什么?

答:害怕别人听到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却无法捂住别人的耳朵,你捂住自己的耳朵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创作背景

《掩耳盗铃》是先秦吕不韦所作,他为卫国濮阳人,主持编纂《吕氏春秋》。

简析

《掩耳盗铃》是一则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百姓得到一口钟,但因其体积巨大,他想把它敲碎了再背走。但刚砸一下,那口钟就发出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捂住敲。实际上,掩耳只能欺瞒自己,却无法阻挡声音的传播,更无法阻止他人的探寻与贪婪。这篇文章阐明了自欺欺人只会陷入更深的困境,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客观事实,不被贪念和自私所蒙蔽,以免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